全國心血管健康日 3分鐘帶你看懂血脂化驗單,快收藏!
每年5月18日是全國心血管健康日。5.18源於一個指標值:5.18毫摩爾/升,即正常人血液內總膽固醇異常的臨界值。
研究資料表明,血脂與冠心病、腦卒中、心肌梗死、猝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。一般人血脂異常可能沒有明顯的不舒服,但血管已經不知不覺地被「侵蝕」了,因此血脂異常也被稱為最隱蔽的「溫柔殺手」!
拿到血脂化驗單,很多人都會一頭霧水,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?我的血脂到底正常嗎?今天一起來搞定血脂化驗單吧~
血脂化驗單上都有什麼項目?
血脂是血液中脂肪類物質的統稱,主要是由膽固醇、甘油三酯、磷脂、游離脂肪酸構成。而脂蛋白是運輸脂肪的搬運工。
臨床上血脂檢測的基本專案為TC、TG、LDL-C 和 HDL-C。其他血脂項目如 Apo A1、Apo B 和 Lp(a)的臨床應用價值也日益受到關注。
1、基本檢測專案:
總膽固醇(TC)、甘油三酯(TG)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-C)
①總膽固醇(TC)
是指血液中所有膽固醇的總和。
膽固醇過多會在血管壁沉積,使血管變窄,失去彈性變硬變脆,漸漸將血管堵死,誘發心絞痛、冠心病、腦中風等。
影響TC水準的主要因素有:
①年齡與性別;②飲食習慣:長期高膽固醇、 高飽和脂肪酸攝入可使 TC 升高:;③遺傳因素。
②甘油三酯(TG)
血中所有甘油三酯的含量。
血中TG含量過高可導致血液黏稠,使脂質在血管壁上沉積,漸漸形成小斑塊,會造動脈粥樣硬化。此外,甘油三酯還是壞膽固醇的「幫兇」,能將其變得「小而密集」,使其順利入侵間隙較小的血管,形成斑塊。
TG水準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,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和運動,都會影響甘油三酯的水準。通常,對於僅TG高而TC正常的患者,通過調整飲食結構,TG可能迅速降下來。
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是我們常說的「壞膽固醇」,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、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,也是血脂異常防治的首要指標。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低越好!
④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-C)
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「好膽固醇」,它就像一個清道夫,能將外周組織如血管壁內膽固醇轉運至肝臟進行分解代謝,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。
2、其他檢測項目:
載脂蛋白A1(Apo A1)、載脂蛋白B(Apo B)、載脂蛋白(a)[Lp(a)]
血脂化驗單應該怎麼看?
一、血脂好不好,認准下麵四個指標
我國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一級預防血脂合適水準和異常分層標準[mmol/L(mg/dl)]
二、血脂異常的臨床分類
從實用角度出發,血脂異常可進行簡易的臨床分類:
①高膽固醇血症:單純膽固醇升高。
②高TG血症:單純TG升高。
③混合型高脂血症:總膽固醇和 TG 均有 升高。
④低HDL-C血症:HDL-C偏低。
血脂檢查建議
早期檢出血脂異常個體,監測血脂水準變化,是有效實施ASCVD 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礎。
1.建議20~40 歲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檢測1次血脂。
2.建議40 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每年檢測血脂。
3. ASCVD 患者及其高危人群(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肥胖、吸煙的人群),應每 3~6 個月檢測1次血脂。
4.有早發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(指男性一級直系親屬在55歲前或女性一級直系親屬在65歲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),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是血脂檢查的重點對象。
5.皮膚或肌腱黃色瘤及跟腱增厚者也是血脂檢查的重點對象。
給高血脂患者的生活建議
關於生活方面的建議,其實很多患者是瞭解的,只是很難堅持。但血脂異常與飲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,無論是否選擇藥物調脂治療,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。
1.合理膳食:
建議每日攝入膽固醇<300 mg,尤其是="" ascvd="">300>
建議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50%~65%,碳水化合物也要以穀類、薯類和全穀物等為主。
平時烹飪方式也儘量少選擇煎、炸等,最好使用蒸、煮等少油、清淡的烹飪方式。
2.控制體重。
肥胖是血脂代謝異常的重要危險因素。肥胖人群容易患有代謝綜合征,導致體內代謝緩慢,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多,容易引起或加重高血脂,因此建議在平時要注意控制體重(BMI 20.0~23.9 kg/m2 ),不要過胖。
3.適當運動。
鍛煉需根據身體情況而定,要循序漸進,不宜勉強作劇烈運動,可以依個體條件進行打太極拳、騎車、步行、修花剪草、拖地、幹家務等。
4.戒煙限酒:
戒煙和少吸二手煙,有利於預防ASCVD, 並升高 HDL-C 水準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