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硬」朗竟成短壽特徵?!記住這「三點三坑」,避開健康誤區
人一上了年齡,最期望的就是有個「硬朗」的身體。可你知道嗎,我們的身體有時卻是「軟」一點才健康。
就如同嬰兒出生時,渾身都是軟軟的。
其實,這就與剛出生的嬰兒血脈通暢,體內不存在任何阻礙有關。
想長壽?最怕身體這處「硬」
關節硬——易骨折
膝蓋難彎曲、爬樓關節「響」、坐下就起不來……關節僵硬得像是生了「鏽」,這是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常態。
其實,這種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膝關節疼痛,在醫學上被稱為「骨性關節炎」。
用俗話說就是腿變硬了。
這個健康問題的出現與人體骨量流失、肌肉及軟骨退化有較大關係。
解決辦法:適量運動+補鈣。
血管硬——猝死
骨頭、肌肉會變硬,其實血管也會。
一般來說,我們的血管從25歲左右就會逐漸出現老化,這種老化會使動脈管壁增厚、變硬,失去彈性、管腔狹小。
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,甚至誘發猝死意外!
導致血管硬化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,壞膽固醇或甘油三酯過高引起的高血脂,是最主要的因素。
解決辦法:合理膳食。
肝臟硬——肝癌
正常的肝臟像嘴唇般柔軟且富有彈性,而在某些因素長期、反復的作用下,可能導致大量肝細胞壞死,肝臟結構破壞,殘存的肝細胞會逐漸變形、硬化。
硬化的肝臟表面有硬化結節,如果肝硬化上的硬化結節不受控制地長大,就會形成肝癌。
據統計,80%以上原發性肝癌,發生在肝硬化的基礎上!
中國人應酬多,習慣拼酒量,肝硬化是「酒鬼」們的常見問題。
解決辦法:戒酒。
想長壽?這些要點需記牢
補鈣——別貪多
適當地補鈣可以強健骨骼,「軟化」關節,但是,鈣並非補得越多越好。
事實上,攝入的鈣質遠超過了身體的需要的話,就會適得其反,會對健康造成威脅,甚至會引發疾病。
60歲以上老年人,每天推薦攝入1000毫克的鈣。
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多吃乳製品、豆製品等含鈣豐富的食物,還要戒煙、適量運動,減少骨量流失。
運動——要適度
肌肉不練則廢,久練則傷,所以我們務必要把握好「適度」原則。
強度
大家可以記住「一三五七」,即一周鍛煉5次,每次30分鐘左右,達到全身微微出汗、最大心跳數不超過170-年齡,即為有效運動。
時間
有些中老年人習慣早起,且認為越早鍛煉越好。其實,晨練不宜早於6點。
因為早晨6點之前,空氣中積存了大量由植物「呼吸」出來的二氧化碳,新鮮氧氣少,此時運動並不利於健康。
另外,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,交感神經也比較興奮,容易突發心血管疾病。
護血管——管住嘴
很多人都知道飲食油鹽過重會有損健康,所以一些「健康意識強」的老人索性不吃油鹽了,想要杜絕風險。
其實,過度限鹽會造成鈉攝入不足,反而會造成水腫;而完全不吃油,也會造成營養缺乏。
因此,老年人若想要「護血管」,最應該做的就是——膳食平衡。
飲食多樣化:這樣才能營養素互補。
大家不要因為牙齒不好而減少或拒絕進食蔬菜或水果,可以把蔬菜切細、煮軟,水果切細,這樣容易咀嚼和消化。
攝入粗、雜糧:包括全麥面、玉米、小米、蕎麥、燕麥等,比精糧含有更多的維生素、礦物質和膳食纖維。
注重乳製品:牛奶及其製品是鈣的最好食物來源,攝入充足的奶類製品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和骨折。
適量吃點肉:禽肉和魚類脂肪含量較低,較易消化,適合老年人食用。
多吃蔬菜、水果:這類食物是多種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重要來源,可預防便秘。
飲食要清淡: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建議,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小於6克,食用油用量在25克~30克之間。
大家可選擇用油少的烹調方式,如蒸、煮、燉、焯。
這些誤區不要踩
盲目吃補藥
平時,很多人將補藥視為延年益壽的法寶,但是您真的知道它該怎麼吃嗎?
要知道,隨著年紀的增大,身體的各功能逐漸減弱,進補一定要視身體情況而定。
如果不分體質和症狀亂吃補品,反而會引發某些疾病。
所以,如果您非常重視滋補,那麼,不妨請專業醫生辨清個體體質和症狀,有的放矢地進行調養。
經常「沖血管」
很多老年人認為輸液能沖掉血管中的血脂,預防血栓形成,從而能預防腦卒中。
但事實上,短期輸液不能預防腦卒中,也不可能「沖掉」血脂,只是老年人給自己的一個心理安慰。
預防腦卒中是個長期過程,必須針對病因進行干預,還要保持良好心態,做到均衡飲食,堅持作息規律,適當進行運動,切忌迷信保健品。
總是「不服老」
有些老人覺得自己身體沒啥病,老當益壯,就進行高強度的運動甚至是工作。
其實,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體會發生諸多退行性變化,肌肉和骨骼功能甚至臟腑功能都在減弱,老年人要理性認識這點。
工作、運動都應適可而止,以不感到疲倦為宜。